欢迎来到栖霞市文化馆!

单位简介

【栖霞非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棒槌花边技艺
发布时间:2016-06-21 09:14 查看数量:



    棒槌花边是一种源于欧洲的传统民间手工编织技艺。19世纪末,由英国人马茂兰传入烟台,1898年传入栖霞,到1914年棒槌花边已几乎遍布全县。1933年,栖霞规模较大的花边庄号就有华和成、恒元记、同聚福、福顺成等19个。1964年,栖霞成立县艺品社,对棒槌花边生产实行统一管理。到1980年,全市花边从业人员达5.5万人。栖霞曾受邀先后派出30多名编织人员60多次去往日本、美国、泰国、希腊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表演,使栖霞棒槌花边享誉海内外。
    棒槌花边主要是利用线与线之间的辫、绞、钩、拉形成多种多样的装饰图案,其常用的编织技法有平织、隔织、密龙、介花、方结、稀布、密布、双稀、介花关针、灯笼扣、苇竖花、六对抄等。主要制作工具有花边撑子、花边圆箅、花边接箅、花边样子、花边棒槌、大头针、钩针、板子布、板子包袱、绕线车等。棒槌花边的技艺流程为:(1)将编织花边用的棉线、麻线用力抖动,防止粘连,然后用绕线车缠绕在长约10cm、直径约10mm的小棒槌上备用;(2)将花边图纸用浆糊糊在一个厚纸之上,晾干备用;(3)编织时,先摆放花边撑子,然后在上面摆上花边圆箅,然后将花边图纸置于圆盘形草垫上。(4)将金属大头针扎刺在图案的各部位,以固定编结的位置和方向。(5)将小棒槌棉线的线头拉出,固定在图纸的一定部位。棒槌的数量根据产品的规格和图案而定,少则10多个,多则100多个。(6)手执小棒槌,根据图案形状,以大头针为支点将棉线进行扭绞、缠结,编织成花边。不同的图案要运用不同的编织技法。艺人们以手指操纵众多棒槌,使其左右翻滚,上下跳跃,循序渐进,不断变换位置,从而编织出各种图案。(7)拔去大头针,将花边从草垫上取下,经过整烫,便成花边单片。
    栖霞棒槌花边图案清新,制作精美,既是高档的日用装饰品,又是精美的艺术欣赏品。它作为胶东地区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传入栖霞的100多年时间里,经过几代栖霞人的传承发展,这门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已加入了当地民俗文化的元素,并深深地渗透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寓含了栖霞人的审美精神,反映了涉及栖霞人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风俗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