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栖霞市文化馆!

单位简介

【栖霞非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卦鼓舞
发布时间:2016-06-07 10:00 查看数量:



    八卦鼓舞是一种集鼓与舞为一体的综合民间艺术形式,主要流传于栖霞市庙后镇上林家村一带。八卦鼓舞历史悠久。八百多年前,栖霞是远近闻名的道教圣地,道教全真派宗师丘处机曾经在栖霞创建了三处全国著名的道观,其中,为纪念他的师傅王重阳而建的重阳宫就坐落于庙后镇上林家村附近。当时的重阳宫道教建筑达上百间之多,因此又称“百间观”。据《中国古代文化丛书》记载,元代以来,栖霞的道教活动十分频繁,当初重阳宫鼎盛之时,道士达百人之多,阵势浩大。道教是以阴阳观认识世界,八卦来自于阴阳,阴阳是八卦的核心。道观的主要作用是祭神祭祖和举行宗教仪式等。而在举行宗教仪式(做道场)的过程中,需要鼓乐配合,于是便产生了八卦鼓舞。早期的八卦鼓舞内容丰富,形式严谨,由八个卦位和东西南北中五个正位组成,作用是祭祖、祈福、辟邪等,这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八卦鼓舞开始走下圣坛,流传于民间。
    八卦鼓舞为男女对舞,由男8人、女8人组成。男为壮年,挎“八卦鼓”于腰前,左手扶鼓,右手持鼓槌。女青年双手握圆形平顶古铜色伞,伞沿缀围多为黄色。“八卦鼓舞”纯为男女对舞,不加入任何毫无相干的人物,这就使八卦鼓舞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了阴阳之分,乾坤之别。在道具的运用上也充分体现了阳刚阴柔,以鼓为主、伞为副,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的艺术特点。
    八卦鼓舞的步法以八卦的八种“卦位”,以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为定向。“卦位”和“定向”按照“八卦”中的阳刚阴柔、阳实阴虚、阳开阴合、阳大阴小、阳强阴弱、阳明阴暗,通过人体动作的动与静、大与小、左与右、高与低、上与下等的反差来体现舞蹈的韵律,其基本步法为“禹步”。“禹步”就是夏禹之步(注:“禹步”是夏禹祭祀天地、山川、神祇祖先和求神问卜时所跳的舞步),其步法为前举左,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右,此步法可快可慢,可强可弱,俗称“踩八卦”。其次,还有一种步法叫“滑步”,其步法为:左脚向前滑一步时,右脚向后虚点步,右脚继续向前迈一步时,左脚后虚点步,左脚向前一步时与右脚并立后,双膝同时颤抖一次,如此反复。而“双滑步”则是在“滑步”的基础上,双脚同时滑出。另外,还有一种步法叫“连步”,其步法为正步准备,左脚在前上一步时,右脚继续再向前一步后,右脚跟上一步与左脚并立,屈伸。
    “踩八卦”的基本特点为:轻、飘、蹲、转。在其舞蹈的动律中,应掌握:脚要弹,膝要颤、蹲要旋、转要反。在整个舞蹈过程中,特别到了舞蹈高潮时,击鼓和持伞者还必须喊出“嗬、咳”或“呜、咳”的呼喊声,此时,乐队的笙、管子、弦乐和打击乐与八卦鼓的敲击声热烈火爆,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八卦鼓舞队形变化较为简单,常见的有“八条街”、“双龙吐须”、“辫麻花”、“单串花”、“双串花”、“按波花”等。在队形变换中,都要以“圆”为中心,左旋必右转,转要回“圆”,“圆”中见转。这是八卦鼓舞极其鲜明的艺术特色。
    八卦鼓舞的道具非常讲究,主要有:1、八卦鼓:鼓面为双面牛皮蒙面,直径约为50厘米,双面鼓面上绘有八卦装饰图,鼓邦为黑漆立彩涂抹,并装两铁环,以做拿带之用。不同的鼓有不同的图案,最典型的是“八仙”的八件宝贝: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芭蕉扇、蓝采和的竹篮、张果老的渔鼓、何仙姑的荷花、吕洞宾的宝剑、韩湘子的笛子、曹国舅的玉板,同时还配以牡丹、菊花、水草等,色彩鲜艳,形象逼真。2、鼓槌:梨木、桃木制成,长约80厘米,尾部雕刻一精致龙头形象,并系70厘米长的各色穗头。再往前开一长约10厘米长的木槽,其中镶有五六枚铜钱,敲击时铜钱相击发出沙沙声响。击鼓一端较细,龙身沿鼓槌盘旋至此。3、伞:伞为平顶、圆形,古铜色,直径一米左右,并绘有八卦图案,伞沿缀黄色穗头。伞把长约一米半左右,木制。
    八卦鼓舞的服装为:男的头扎黄色方巾,上有一大红色绒球。身穿朱红色短衫,前胸和后背分别绣八卦图案,肩扛两边上翘的金黄色云肩,两手臂有20公分长的护腕,下身为黄色宽松绸裤,小腿扎有尺把长的裹腿。女为一身豆绿色服装,头插粉红头饰,脚穿平底绣鞋,鞋的前端缀有彩色绒球。乐队服装为古铜色圆领道袍,脚踏黑色长靴,头扎古铜色方巾,头顶有一大红色绒球。
    八卦鼓舞的音乐伴奏以管子、萧等为主奏乐器,笙、唢呐、鼓、钟、铙、钹、铛子、钗子、铃子、木鱼等为伴奏乐器。
    栖霞深厚的文化根基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八卦鼓舞,其表演形式独特,道教色彩浓厚,是集文化、宗教、艺术于一身的山东省内众多民间舞蹈中不可多得而又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几百年的苍桑巨变,八卦鼓舞已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成为栖霞民间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未来,八卦鼓舞将以更加完美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