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14 15:21 查看数量:
近日,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了第三批烟台市级非遗传习基地名单,栖霞市文化馆、栖霞胶东小媳妇食品有限公司入选。
栖霞市文化馆
栖霞市文化馆成立于1951年,是栖霞市委、市政府为群众提供各类文化艺术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机构。2009年4月,经栖霞市编办批准,文化馆增挂栖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牌子,承担起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职责。自2006年至今,文化馆投入资金10多万元,征集非遗实物500多件,建起了“沧海拾遗”展厅;出版了《栖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栖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资料汇编》《栖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普查资料汇编》等一套四册书及《栖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卦鼓舞》。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项目13项,市级项目40项,县级项目9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人,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7人,县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74人。

文化馆常年组织各类非遗展演展示活动,省、市、县各级传承人参加展演展示活动1000多人次,接待各类非遗调研活动100余次。
栖霞胶东小媳妇食品有限公司
公司负责人于志娜,女,胶东花饽饽习俗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烟台市首批非遗传播大使、中级工艺美术师、高级面点师、栖霞市政协委员、烟台市三八红旗手,首批烟台市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兼职导师。
受姥姥和妈妈的影响,于志娜自小喜爱花饽饽,12岁就能独立做出面花,参加工作后经常做一些小花样饽饽参与单位的职工技能大赛,2003年在蛇窝泊下范家沟村的妇女花饽饽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从此,于志娜更加有信心的利用休班日研究花饽饽制作,下岗后,自主创业,带领一起下岗的姐妹开启了花饽饽事业。几年来坚持不懈的走进烟台市区、招远、莱州、牟平、栖霞等地的校园和社区、村庄开设非遗传承课堂,给乡村妇女开展花饽饽技能培训,为她们致富增收开辟道路,无数次接待全国各地大学生团、台湾调研团及国外爱好者授课传艺,自费为烟台之外的学生团和国外、台湾非遗爱好者安排食宿,每年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上高速,大小非遗公益课约40余场,受益人群5万余人,鉴于为非遗传承做了大量公益活动,2020年在烟台市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活动中被评为烟台市最美志愿者。

为了让偏僻的乡村体验非遗传承,公司选择回到乡下筹建传承基地,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24年5月建成使用,投资260万元,建设传承基地一处、花饽饽文创生产基地一处,总面积66000平方米,自投入使用以来,共开展传承课25场,学生2000余人次,外来参观10余次,基地分为胶东花饽饽习俗传承、栖霞代表性非遗门类展示,以实物、图片、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呈现了胶东花饽饽的使用场景和其他非遗的简介,栖霞代表性非遗项展示区陈列着葫芦、草编、拐枕、剪纸等,不仅体现了当地独特的文化特色,还反映了民众的生活智慧和审美追求;研学区域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了解花饽饽习俗和制作,也可体验剪纸、草编、棒槌花边等种类丰富的体验课程,让学员在亲身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开设美育大课堂,通过美育与“非遗”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弘扬,为非遗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