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栖霞市文化馆!

单位简介

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正青春——栖霞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6-27 10:44 查看数量:


6月15日上午,“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正青春”——栖霞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在松山街道代家村成功举办。活动在烟台市文化馆、烟台市非遗保护中心指导下,由中共栖霞市委宣传部、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栖霞市文旅局、栖霞市文联、松山街道工委联合主办,栖霞市文化馆、代家村村委会共同承办。

校村联合  科技赋能非遗保护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与栖霞市松山街道代家村民委员会现场签订了乡村振兴数字助农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并举行了揭牌仪式。栖霞市文旅局党组书记王大勇致辞,表达了对非遗传承与发展的高度重视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人文与经管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崔从光发表讲话,强调了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今后,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育人、服务乡村”的原则,通过整合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实践平台,助力乡村产业升级、人才培育与非遗文化传承,实现校地合作共赢,仪式上,崔从光和烟台市文化馆馆长张硕为乡村振兴数字助农基地揭牌。
 
 
 

非遗驿站  展现独特地域文化魅力

松山街道代家村位于艾山东麓,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民风淳朴资源丰富。近年来,在村支部书记衣殿英的带领下,代家村大力挖掘传统文化,把非遗传承人组织起来,共同发展代家村的棒槌花砂大碗、灰豆腐、麻编、柳编、剪纸、花饽饽、草编、纳底鞋等项目的开发,带动了代家村的乡村旅游。代家村成立的栖霞博采乡村旅游合作社是烟台市支部示范社。2021年,代家村建立了非遗驿站2023代家村非遗工坊认定为烟台非遗工坊,命名为烟台市非遗传习基地。活动现场,胶东花饽饽、棒槌花边技艺、砂大碗制作技艺、纳底鞋制作技艺等项目传承人展示着各自的精湛技艺,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师生不仅能近距离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亲自参与制作。非遗薪火传,青年研学正当时。

 

 

 

 


开窑仪式  见证非遗活态传承

代家村制作砂大碗历史久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栖霞代家村就有两座三百多年历史的土窑,分南窑和北窑。南窑位于村西南,选用村南沟一种白色膏泥,泥质细腻,主要烧制碗、盆、筷子笼、漏盘等食用器皿。北窑位于村东北,就地采选深层朱泥,砂质感强适合烧瓦、缸、烟筒等体大物件。2024年,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传承非遗”的号召,代家村书记衣殿英历时6个月耗资5万元重建北窑,起名“岱窑”。活动现场举行了传统的开窑仪式,烟台市文化馆馆长、烟台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张硕与栖霞市文旅局党组书记王大勇共同开启了封窑砖,一件件精美的岱窑产品出窑。
 
 
 

举办本次活动,旨在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让非遗项目走进现代生活,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